营造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8|回复: 0

忆单老对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研究和《古建园林技术》杂...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5

回帖

67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70
QQ
发表于 2022-6-14 11: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属地: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诞辰110周年。昨天(12月11日),“故宫古建守护者系列之单士元专题展览”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古建馆开幕。在单士元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原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先生作“忆单老对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研究和《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的支持”的发言。

单老离开我们已经将近20 年了。
在同时代的老专家中,单老是格外重视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的整理、研究与传承的。我们——这些长期从事传统建筑施工、设计、文物保护等实践工作的同志,正是在单老的支持鼓励和热心帮助之下,走上了以传统工艺技术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建筑及其文化的研究、整理与传承之路。

图/单士元先生

1980 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主编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发表了单老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1979 年度年会上的发言。单老在这个发言中着重讲了加强古建筑传统技术研究的问题。他指出:“总结过去的研究情况,对于历史搜集和实物的调查致力较多,在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方面探讨较少,至于对建筑上的科学内容和工艺研究,则如凤毛麟角。”“我国的古代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我们今天研究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不将工艺技术包括在内,则理论似趋于空,历史亦缺少其发展过程,这样,也就不能反映祖国建筑科学的整体性。”“历史与理论是重要的,工艺技术也是重要的。”“一定的建筑艺术形式,也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才能表现出来,因而只研究建筑艺术特点,而不研究相应的工艺技术,研究成果将是不全面的;而对建筑艺术特点的认识,也不能达到深入程度。”“今后我们在研究方面,在积累素材的同时,要作理论上的探究,与现代建筑科学家以及具有古建筑丰富经验的老师傅进行合作,将祖国建筑科学内容阐发出来,还要注意古代的工艺技术。”


图/20世纪80年代《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的狭小编辑部
从左往右依次为:姜振鹏、王其明、吴江、何俊寿、胥蜀辉、马炳坚(1986)

读到单老这段讲话之日,正值北京房屋修建二公司成立古建筑技术研究室之时。当时,承担着北京市古代建筑修建任务的北京市房屋修建二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为解决因老工匠陆续退休,古建传统技艺濒于失传的危机,成立了古建筑技术研究室,旨在发掘、整理、研究、总结古建筑传统技术,培养年轻人,使传统技术得到传承。


单老的讲话,不仅与我们成立研究室的宗旨相吻合,而且将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阐发的更加深远。这无疑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彻底摸清我国过去在古建筑技术研究方面的情况,我与程万里同志(最初,古建技术研究室只有我们二人)在北京图书馆蹲了一个多月,把所有关于古建筑方面的书籍资料都看了一遍,发现,古建筑传统技术研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前人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从事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研究的决心。


从事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研究的成员,都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操作或技术管理工作多年,而且有志于传统工艺技术整理研究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当时,我负责木作技术的研究,程万里,刘大可负责瓦作、石作技术的研究,蒋广全、边精一负责彩画技术的研究,张加骧负责紥材作和油漆作方面的研究。




图/《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内容

我们的研究工作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内容入手,比如:传统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研究,古建筑翼角(包括角梁、翼角椽和翘飞椽)的制作和安装技术研究,木牌楼构造技术研究,垂花的构造技术研究等。瓦作方面:砖料加工技术,灰浆调制技术,墙体砌筑(如干摆、丝缝)技术,层面施工技术等。还有关于油漆、彩画、紥材(即支搭脚手架)等方面的内容。




1985 年,出于培养古建技术人才的需要,北京市房管局在北京房地产职工大学(北京市的成人高校)设立了“古建筑工程专业”,把编写专业课教材的任务交给了古建筑技术研究室。于是,我们在一个个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按教材的要求对内容进行梳理、编排,逐章逐节整理编写,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书稿,由职工大学打印成册,作为教材在教学中使用。


图/古建讲义和定额

由于当时社会上古建筑技术方面的资料奇缺,这些内容十分受欢迎,教材印出不久即被大量售出,不胫而走。为满足社会需求,经多方考虑我们决定正式出版。经重新校订后,我们“木作”内容定名为《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交科学出版社付梓。


图/《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这本书能够写成与单老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当时,我想,书籍正式出版,如能请单老题个辞就太好了。单老对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研究那样热心,一定会支持这件事。于是,在一个适当的机会,我把书稿送到了单老手中。没过多长时间,单老让人转告我:题辞写好了,让我去取。


图/单士元《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题词

当我拿到单老的题辞时,心中充满了对这位老前辈的感激和崇敬。题辞写了两份,第一份写完后忘记放在什么地方,后来又写了一份。题辞的全文是这样写的:“题马炳坚工程师古建筑工艺技术建筑是艺术,但必通过工艺技术手段和建筑材料选择以及对色彩的审美观念而构成为建筑艺术。马炳坚工程师对祖国古建工程技术研究有素,修养湛深,近年将其积累知识结合实践写成专著,是从事祖国古建维修保护工作者必读之书。——单士元。”

单老的题辞,充满了对晚生后辈的鼓励和希望,同时也对祖国古建技术研究的进展表示了极大的欣慰。題辞的字里行间还表达了他重视传统技术研究的一贯思想,单老的这幅题词,后来印在拙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首页,成为鼓舞我们继续深人进行这项事业的动力。


图/《古建园林技术》

单老不仅热心支持我们搞传统建筑技术的研究,而且十分热心支持我们创办《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事情还要回到1980 年代。

我们当初开始从事古建筑传统工艺的研究并搞出一些研究成果时,发现这些成果只能在本单位使用,而不能在正式刊物上发表——那时,国内还没有一份关于古建筑方面的专业技术学术刊物。在现代建筑刊物上发表古代建筑方面的文章被认为是文不对题。于是我们萌生了自己创办一本专业技术学术刊物的想法。


图/《古建园林技术》创刊第一期

想法是由程万里和我提出来的,后来相继征求了我们的


上级——北京房屋修建二公司领导和社会上有关专家的意见,这其中就包括单老。


图/单士元祝贺《古建园林技术》创刊

单老对这个想法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他欣然应允做杂志的顾问,还为创刊号写文章祝贺。单老写道:“这个刊物的筹办初期,在广泛征求意见时,接受这一征询的同志对创办这个刊物一致表示赞许,并从各方面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和意见,我也是许多被征询者中的一个。”



图/《古建园林技术》

中国古建和园林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专著和期刊,发表了许多佳作,但其中大多侧重于历史沿革和艺术方面的探讨,着重于技术方面的文章、资料则为数较少,因而《古建园林技术》这个园地的开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愿这个园地为搜集、整理有关古建园林方面的典籍、资料以及前人的宝贵经验、传统技艺等,做些实际工作,为这一事业的研究、设计施工提供资料,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宣传,为培养专业人员提供教学与辅导材料,在古建园林事业的继承与发扬中,有所作为。


我国古建园林技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因时代、地区之不同,又存在有多种风格和流派,希望借助这块园地,开展学术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振兴祖国的古建园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应是创办本刊的主要宗旨”单老贺词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本专业技术学术刊物的希望和期待,并为这本刊物的办刊方向,刊物内容作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并明确规定了“振兴祖国的古建园林事业”的崇高目标。



图/木作、瓦石、彩画、四合院著作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多年来,在单老及罗哲文、郑孝燮、于倬云、杜仙洲、祁英涛等老一辈文物古建筑专家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的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及其成果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以《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北京四合院建筑》、《斗拱》等为代表的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书籍陆续问世。前辈们关心支持的《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也走过了整整34个年头。



图/《大壮营造录》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作品集

这三十多年,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及其工艺技术得以传承、弘扬、发展的时期,几千年来在工匠师徒间口传心授的宝贵技艺通过著文绘图见于经传,确保了我国几千年传承至今的这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尤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空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创造了空前未有的良好机遇。单老等老一辈专家学者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安慰。


-End-

图文/马炳坚
排版/陈敏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交大东路58号院
邮编:100044
网址:www.bjgjsj.com 邮箱:gj_cad@163.com
电话:010-84128208(张越)010-84126698(王剡)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商业用途请联系>
公众号ID:TCADRI
营宸帮主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
一群工作在古建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匠人,分享在设计、研究实践中的一些见闻和心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小礼物走一走,来营造天地论坛支持我"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营造天地 ( 京ICP备12007124号-1 )

GMT+8, 2024-5-17 22:21 , Processed in 0.06991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